前言
由於自己在台北念書,很少回家,弟弟國一,妹妹高一,年齡差距大,跟他們之間的相處少,所以之間的牽絆也不是很大
上禮拜回家,媽媽跟我說弟弟妹妹的段考成績,弟弟雖然平常很愛打手遊,成績卻還不錯,但妹妹就不一樣了,平常總是在房間念書到凌晨1點,成績是倒數的,媽媽很火大,怎麼可以考不好!
如果是以前 我不會聽妹妹解釋 也會直覺的跟她說妳怎麼那麼粗心 然後轉身離開

也許你會覺得,怎麼可以這樣說妹妹,怎麼不聽她解釋?因為從小到大,我好像只要做錯什麼事情,父母很少聽我解釋,而是直接說下次再加油或是直接評論我的行為,很少問我:「為什麼?」,我想這應該是亞洲家庭常常會出現的狀況吧,因為通常都是缺乏溝通,或是常常拿孩子之間互相比較,而讓小孩背負了別人家小孩或是兄弟姊妹比自己還要優秀的重擔。
改變的契機
自從身邊的好友Kitty推薦我聽一個podcast「姊妹悄悄話」,發現上面有好多很棒的家庭觀念,兩性生活之道,女性議題,了解自己的議題,很喜歡Melody和Jenny的對話模式,每次聽完節目都會有不同的新體悟。
喜歡聽節目 並將你們跟孩子的相處模式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學以致用的感覺好真實好棒
因為聽了你們的節目,在跟妹妹聊這次為什麼考不好的時候,不是短短的直接評論她的成績就轉身離去
從直述句變成問句
讓她有回答的空間
問她哪裡粗心了?
哪一個科目?
在考試的時候精神好嗎?
妳覺得哪裡需要調整?

她本來一開始很抗拒跟我說話,本來覺得是因為青春期在叛逆吧,她不想再被嘲笑一次,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再多加一個人跟她說妳粗心考不好,她覺得這樣就像傷口又被扒開撒鹽一樣難受,後來聽她說是因為太緊張,所以數學答案卡正負號沒有畫好,然後生物考卷背面沒翻到還有題目,所以背面全部沒寫,國文好像也發生了什麼事情,總之,她這次的成績好像不完全是她的實力
我跟她說
「妳也不用考名列前茅,妳只要在班上找到一個是適合自己的位子,然後盡力保持在那個區域就好」
講出這句話的同時,我自己也快哭出來哈哈哈哈哈,因為從來沒有人跟我這樣講過,我們的自尊心跟野心會鞭策自己,很少人會跟我們說妳還好嗎,怎麼了?同時自己高中的時候成績也沒有很好,所以同等的,也沒有要求她一定要考很好
「 記憶會消失,紀錄會留下 」

我跟妹妹說,你等等可以做的事情就是,把妳這次粗心的地方都寫下來,寫得越詳細越好,然後把那張紙貼在書桌的旁邊的牆上,只要妳隔天要考試,出發校門前就轉頭看那張紙,她本來很抗拒,因為她說她都記得自己有多粗心了,不想寫下來!我就說一定會忘,寫下來不是要看自己之前有多粗心有多糟糕,而是要提醒自己,要細心一點!後來我覺得有別於以往,雖然這樣溝通會有更多衝突但也更讓我知道妹妹在想甚麼,也想出好的辦法來讓下次更好,找到解決辦法幫助她。
結語
「成長是一瞬間的事情,而且只有你自己知道」
這讓我從Melody和Jenny身上學到教育孩子的方式,應用到姊妹之間的溝通模式,或許我們都還在學習,還在學習當媽媽當姐姐,每一個人身上都肩負著不同的身分,在跌跌撞撞中成長,謝謝你們的podcast讓我跟妹妹的互動更好
「你的內心改變了,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擔,那一瞬間就意味著真的長大了」
在「以家人之名」從凌霄口中定義的長大,這些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,而在跟妹妹說完這些話的同時,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這句話的重量,好像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在親子這塊領域,成長了。